诞生于抗战烽火硝烟中的“红色媒体”,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以笔代戈,记录下全国军民浴血奋战的英勇战绩,如号角般唤起民众的斗志,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为赢得抗战胜利发挥了枪炮武器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值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请随我们一起重温“抗战媒体”的历史,缅怀前辈,铭记传统。本期推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它不仅在抗战历史上书写下了光辉篇章,红色电波的风采在移动网络时代也得到了传承。
年12月30日,在延安西北19公里的王皮湾村,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是当时解放区新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迫切需要口语广播这一武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延安和其他根据地出版的报刊,受到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层层封锁,很难发送到沦陷区和国统区,偶尔有少量的党报偷运过去,也只有极少数人秘密阅看。新华社的文字广播,可以通过电波传送,但必须有收讯电台才能抄收,再由译电员译出,方可阅读。除党的地下秘密组织和少数新闻单位外,个人难以办到。我党在国统区办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经常遭到国民党当局的种种刁难和破坏,无法正常出版发行,许多重要的文献、评论、文章和消息,不能与读者见面。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建立口语广播电台。
年冬,周恩来赴莫斯科治病。他与任弼时在同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会谈中,商定在延安建立语言广播电台。年3月,周恩来回国时,将共产国际援助的一台苏制广播发射机拆卸打包空运到新疆,再用汽车经兰州、西安运抵延安。
有了发射机,毛泽东、周恩来商定迅即建台。经中共中央讨论作出决定,发出建立延安广播电台的指示,并成立广播委员会领导筹建工作。周恩来任委员会主任,成员有中央军委三局局长王诤,新华社社长向仲华。周恩来去重庆领导中共代表团后,由朱德主持筹建工作。
艰苦创业建广播发射台
承担建台任务的是军委三局的九分队。军委专门选调曾在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学习的大学生傅英豪担任九分队队长。全队三十人中,大多是在延安培训的通讯学校学生和八路军战士,只有傅英豪夫妇是大学生。
军委三局同志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将发射台台址选定在延安西北19公里的王皮湾村。该村离延安城较远,偏僻,便于隐蔽。
三局派阙明等带领一批石匠、瓦工,在老乡支援下,延河支流西川南岸的半山腰,开凿出两孔石窟洞,一孔作机房,一孔作发电动力间。另外在西川北岸沟口,打了两孔土窑洞,分别作播音室和备稿间。为保卫发射台,调30多名战士驻守。
经过三局技术人员反复组装、改装和调试,苏制广播发射机可以使用了,但电源动力也是一个大难题。延安没有发电厂,也没有搞到大的发电机。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研究,采用汽车引擎来带动发电机。延安当时汽油、柴油奇缺,大家又想出用木炭炉烧木炭产生的煤气代替汽油作燃料的办法。
架设天线缺乏钢材,九分队同志把几根大木杆子绑接起来,做成“Y”型的天线,像“木塔”矗立在山头,代替“铁塔”,传送无线电波。
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在延安试播音,呼号为“XNCR”。X是国际电信联盟规定中国广播电台使用的代码,NCR是NewChineseRadio的缩写。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
由于延安台当时是新华社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播稿件便由设在清凉山的新华社广播科提供。主要播报中共中央重要文件、《解放》周刊和《解放日报》的重要文章社论,国际国内的时事新闻,革命故事和抗日歌曲等。
年底,由于设备简陋,无线电器材缺乏,以致播音时断时续,年春因大型电子管被烧坏而暂停播音。年8月中旬,延安台恢复播音,这一天播出的是朱德向各解放区武装部队发布的对日寇全面大反攻的进军命令。
延安台的广播主要面向国统区和沦陷区,据记载,沦陷区和国统区有数十万台收音机,能收听到延安台的广播。当时曾接到从北平、南京、昆明、重庆等地带到延安的信。来自昆明西南联大的一封信说:“听了你们的声音,就像在茫茫黑夜中见到了灯塔。”听了延安台广播的人,对共产党、抗日战争的了解增多、认识加深,不少青年人冒着生命危险,穿过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及各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走上抗日前线。更多的人在国统区、沦陷区参加抗日活动。
年3月25日,延安台迁北平(今北京),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具有中央台的性质。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管理并领导全国广播事业,广播电台从此与新华社分离。年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年12月5日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全国性广播电台。
链接
“新华广播”在移动网络时代的传承
“这里是XNCR,延安新华广播电台”。6月15日,新华网新版发布会现场的调频广播电流声,将与会的多名嘉宾带回到70多年前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辉煌岁月。
新华网在全新改版后的首页首屏开辟了“新华广播”专区,并同步上线移动版和客户端版。“新华广播”主要划分为“要闻”“深度”“娱乐”“读书”四大板块,还将添加点赞、分享等互动功能,利用“听”的方式拉近受众与新闻的距离。这也意味着曾在新华社历史上书写下光辉篇章的“新华广播”在移动网络时代得到了传承。
本文根据新华网等公开报道整理,转发请注明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