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延安
在老百姓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谁家的光景好,日子过得红火,不用说,厕所也是有模有样。延安市在脱贫攻坚中为全市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配置了卫生厕所,让近万名群众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一场厕所革命,让群众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
记者常晓琴:
说起农村厕所,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又脏又臭,但是在我身后的这户农户家中,他们今年8月份,刚刚从旱厕改为水厕,极大的改善了卫生条件,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在甘泉县石门镇石门村折爱芳家的院子里,由镇上统一实施建设的泵冲式卫生厕所刚刚完成,这也让他们彻底告别了“两块砖,一个坑,蛆蝇滋生臭烘烘”的旱厕。
甘泉县石门镇石门村村民折爱芳:
原来是茅缸,茅坑,环境不好,现在我们也修好了,也没有味道,环境自然都好了。
泵冲式厕所通过蓄水池、厕所和化粪池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村民可以通过收集雨水或者注入井水保证冲洗厕所需水源,之后化粪池将收集的粪便进行发酵,变成绿色肥料,干净卫生。
甘泉县石门镇党委书记赵延锋:
我们单厕的一个投入到块钱,我们在危改户里面,进行全面配套,它最大的亮点是解决了冬季水不会被冻,而且能继续进行水冲这个问题。我们这个泵冲式厕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利用了原来的沼气池,这个完全能达到循环利用的一个目的。
同样,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枣圪坮村,政府也在危房改造中筹集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家每户修建了双瓮漏斗式水冲厕所。
宝塔区河庄坪镇枣圪坮村村民李军:
一说双瓮漏斗,有文化的人估计都知道这个概念,通过化粪以后出来的这个便粪,可以拿那个抽厕的机子一抽,抽出去直接使用,上这个肥料直接使用,上果树、种地,这比咱们一般弄下来的粪要好。
今年以来,我市在做好危房改造的同时,还把贫困村、贫困户卫生厕所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大力推广旱厕改水厕、双翁漏斗式、三格化粪池、无水马桶式户厕改造和人居环境建设。截至目前,全市13个县区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改对象全部配备了卫生厕所,近万名群众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危改办负责人刘超子:
今年我们延安市委市政府和我们市住建局的工作目标和措施是明确的,要把贫困户危房改造和卫生改厕,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推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超常规的措施,不仅要把贫困户的住房安全解决好,而且要让广大危改户住得舒心,用的方便,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安居乐业。
记者:张鑫常晓琴
编辑:蒲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