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退耕还林后,甘泉县一只手抓生态巩固,一只手抓林下经济产业,现在,不仅有了绿被子,还有好日子。
金秋时节,石门镇高家河村的山坡上,绿油油的核桃树枝繁叶茂,一颗颗核桃挂满了枝头,丰收就在眼前。
甘泉县石门镇高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志万:
现在核桃收入可以,人均收入下来多,将近。
当了十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志万,在谈到村子发展时,深有感触地说,高家河村地处偏远,山大沟深,又没有主导产业,能有现在的好日子,全靠国家退耕还林的好政策。退耕还林以来,甘泉县根据高家河村的实际情况,鼓励村民发展经济林,建起了核桃基地。
甘泉县石门镇高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志万:
结合咱们的土壤气候就能种成,回来以后建了这个园子。
核桃基地没用多长时间就见到了效益,从年开始,高家河村又利用山上的弃耕地,投资万元,栽植了亩优质核桃树,村民人均近3亩,成为全县核桃树集中连片种植示范村。这种既保护生态又能实现绿色发展的模式,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认可。
甘泉县石门镇高家河村民刘国军:
这个也不忙,在初期施过一次肥,其它的都不用管。
到年底,高家河村退耕还林面积达到了亩,退耕直补收入元,绿水青山变成了群众得金山银山。
甘泉县劳山国有林场高哨生态林场场长黑国军: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村民更富有了。
来源:延安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辑:延安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