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在宜川县退耕还林建设者的心中,一分一秒都是凝结汗水的永恒。年到年的20年间,昔日的一座座荒山变成了绿色经济长廊,一个个水土流失的贫瘠山村变得山清水秀,丹州水处处倒映着青山绿树。
回首凝望,年8月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延安提出“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方针,要求延安人民“变兄妹开荒为兄妹种树”,实施退耕还林,建设美好家园。
自此,20年来,宜川县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机遇,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把手负责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
全县上下掀起了退耕还林的滚滚浪潮。从年起,全县森林覆盖率由44.8%提高到54.04%,增加9.24个百分点。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任务50.76万亩,兑现资金3.9亿元,农民人均国家政策兑现直接收益元。
年至年完成青兰高速和延壶路“两线”直观坡面的绿化;从年开始,计划利用4年时间打造黑疙瘩峁至高柏一线第二道生态屏障;继而于年至年完成云岩阁楼与延长交界的第三道生态屏障;同时稳步推进晋陕峡谷绿化,实现宜川大地全面绿化。
宜川县终于改变了以往“穷山恶水、黄土飞扬”的面貌,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8平方米,总面积70.1万平方米,绿化率39.1%。
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绿化率均超过35%,打造了“春季花园、夏季公园、秋季果园、冬季动物园”的人居环境。
随着林分质量、更新能力和环境容量的稳步提高,野生动植物种群不断壮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从余只增加到只以上,世界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原麝、金钱豹再次出现,种群数量保持稳定,被誉为陕北大地的“生物宝库”和“生态明珠”。
20个春夏秋冬,宜川县探索出了一条“山增绿、林增色、田增效、民增收”、改善生态与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县域经济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渐渐深入人心,造林、护林已成为宜川人的一种自觉行动,青山绿水也给宜川人民带来美好的生活和怡人的生活环境,宜川人会越来越幸福。
来源:延安新闻网
扫描或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