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延安简介
延安地点
延安市场
延安要闻
延安发展
延安天气
延安旅游
延安信息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全运

延安市全运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运会)将在我省举办,我市将承办国际式摔跤、乒乓球、山地自行车比赛项目。为认真落实陕西省全运惠民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全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民全运、全运惠民”,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到年,市、县(市、区)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万人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形成特色化、品牌化;健身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协会、俱乐部数量大幅提升,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0.45万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明显提升,市、县(市、区)两级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站点全覆盖,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经常化,监测群众突破2万人次。二、重点任务(一)健身设施惠民1.健全市、县(市、区)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成投用延安新区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延安大学新校区乒乓球场馆、黄陵县山地自行车赛道,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开展综合环境整治,满足十四运会比赛需求。按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标准,推动实现县级场馆建设“四个一”(一个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室外运动场地、一个国民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站)目标,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加快推进覆盖市、县两级的基本公共体育设施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普及程度。[十四运会比赛场馆分别由延安新区管委会、延安大学、黄陵县政府牵头,其他由市体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参与,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承担,不再列出]2.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围绕建设15分钟健身圈目标,建设一批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多功能健身场地、社区健身中心,对现有的公园、广场进行改造,增加必要的体育设施,实现所有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全市新建或改建体育公园3个、社区多功能健身场地30个、社区健身中心5个、健身步道公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个。每县(市、区)重点要做好3个社区多功能健身场地、公里健身步道的改建、新建任务。(市体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参与)3.推进全民健身重点工程建设。借助延河流域综合治理契机,在现有基础上完善规划、统筹资源、集中力量,在河边公园、道路等配套建设体育设施,力争建成各类健身场地20块,健身步道(自行车道)50公里,安装体育器材件,打造集体育健身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民生工程。(市体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林业局参与)4.加快构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和体育旅游示范地为目标,积极推行“体育+”模式,加强体育与文旅等融合发展,将黄陵森林公园建成集体育赛事、休闲旅游、运动康养等为一体的综合发展体;将志丹县足球小镇打造成集足球训练、红色教育、赛事承办、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足球特色小镇;将延安新区全民健身运动中心打造成大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将县级体育中心建成县域体育服务综合体。(市体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林业局参与)(二)组织服务惠民1.健全协会组织。按照“4+X”(即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若干单项体育运动协会)模式,扩大协会数量,丰富协会种类,各级骨干协会全部建立,单项协会覆盖辖区所有开展的运动项目,让各级各类协会社团成为组织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导力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持续加大对协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个协会组织裁判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专业技术交流活动,提升专业素养,推进协会实体化进程。(市体育局牵头,市民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农业农村局参与)2.鼓励俱乐部发展。发挥俱乐部在健身指导服务、运动项目推广、运动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各级俱乐部良性发展,不断提升俱乐部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重点扶持青少年俱乐部发展,让俱乐部成为服务群众健身的重要力量。(市体育局牵头,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行政审批局参与)3.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采取配备服装、以奖代补、公益岗位、培训学习、技术交流等方式予以激励,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依托各级各类指导员,在城市街道、社区、小区和乡镇、行政村,建立规范的健身站点,实现基层群众健身有组织、有协会、有俱乐部、有人员、有阵地。(市体育局牵头,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参与)4.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建设。鼓励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推进市队县办、市队校办,支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组建优秀运动队。(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参与)(三)科学指导惠民加强县级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全覆盖。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引导群众积极参加体质监测,建立个人体质检测档案,推广运动处方。在全市范围内广泛组织开展体育健康行“五进”活动,让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进机关、进企业、进村镇、进社区、进学校。深入推进“体医融合”,开展医务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互补培训,发挥体育运动在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康复治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服务群众科学健身。推广普及广播体操和落实工间健身制度,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市体育局牵头,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参与)(四)体育赛事惠民1.打造精品赛事活动。办好“一带一路”陕西延安战极世界格斗冠军赛、黄陵山地户外公开赛、中国·富县“秦直道”自行车联赛、黄龙树顶漫步、黄龙65公里超级越野赛、吴起边塞蓝湖龙舟赛、新区国际滑雪场越野滑雪、滑轮、轮滑赛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活动,提升群众参与热情,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精心组织群众足球三级联赛和篮球、羽毛球城际联赛,形成全民健身活动新格局。积极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加快体育后备人才建设,积极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优秀体育人才,争取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市体育局牵头,市总工会、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妇联参与)2.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坚持“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多点布局、逐步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推动冰雪运动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喜爱的运动项目,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作出积极贡献。(市体育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参与)(五)健身活动惠民广泛开展“我要上全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积极举办受众面广、参与人多、易上手、好普及、有影响力的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鼓励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举办职工(家庭)运动会,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大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重视老年人、妇女、职业群体、残障人群等特殊群体开展体育活动,共同营造全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anzx.com/yaxx/20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