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编辑:老虎先生
草根文苑平台:草根你我,共同架起追梦的桥梁!
徐永星
(农垦东联农资有限公司创始人)
徐永星,一九五七年出生,一九七四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高级工业经济师,曾在国企做过副职。企业改制后,自己创办黑龙江农垦农药开发中心,创办农垦东联农资有限公司,做过生物菌剂和生物肥。闲暇时间,喜欢写作。
我爱你——东北的延安佳木斯
文/徐永星
这是年前苏联人,莫柴也夫写的《中国的东北》中的佳木斯一段:“松花江下游平原最大的城市滨临松花江,佳木斯一是河港,并且是通往绥化和哈尔滨、通往牡丹江、鹤岗和双鸭山的铁路交叉点。最初为战略目的而建造的这些铁路线后来促进了松花江下游平原的经济发展。佳木斯城位于松花江右岸,过去是不大的城市,由于铁路通到松花江边,佳木斯便由重要的转运站发展成为松花江下游平原的贸易中心。由于苏联和中国之间沿黑龙江一松花江水运货运额的增加,佳木斯具有极大的发展远景。"这足以说明了佳木斯的地位及它的重要性。下面从十万官兵转业北大荒说起……
我的父亲徐法谦是第三野战军28军,医院外科主任。一九五八年四,五月份,医院集团转业到北大荒。北大荒的初春虽然还带着丝丝的寒意,但是春寒料峭的季节,正透过寒风向我们徐徐走来。当列车在汤原火车站停靠时,从车上下来的全体军医、护士在汤原北大营整顿、整编。医院,被拆散分医院、医院、传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院长韩光调总局卫生处任处长,我的父親调医院院长,不久铁路修完单位撤销,我的父親调到佳木斯。任黑龙江省合江农垦局门诊部主任。不久合江农垦局与牡丹江农垦局合并。改为东北农垦总局门诊部主任。
那时的佳木斯,是东北农垦总局的中心,在这里有许多下放的人员,他们来到这里,又匆匆的到了许多农场,而总局门诊部又成为他们诊病、就医的必经之地。我父親身为总局门诊部主任,又要到科里就诊。徐主任出诊看病,病号是最多的,总局机关的领导,各个处室领导他都看,而且佳市附近的老百姓,都成为他的常客。
一次中午吃饭,我和姐姐在门口等着父親,时间过了很久父親还没有出来,我和姐姐靠在门口,抬头往屋里瞅:着,只见父親在给一位五十来岁的女患者正在看病,看完父親又留这位女患者和我们一同吃午饭,以后我们才知道这是一位从汤原农场过来的患者,她的名子叫丁玲,也就是后来我知道她写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家。爸爸和我们说她们这么大岁数到农场来劳动,我们一定要尊重她们,以后丁玲成了我父親的常客。
还有一次,父親在工作中收留了佳市一位小患者,这是一位哥哥,他家在转盘道附近,离23粮店不远的地方居住,只见这医院,他的腿由于严重腐烂而不能行走,我父親看看这位患者对大家说,这孩子有可能就是我们的飞行员,也可能是我们的航天员,所以,我们必须将这位孩子治好。我父親在手术台上亲自主刀剔除了腐肉,重新包扎伤口,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使这位孩子重新的站了起来。
在我父親的影集里,有一张珍贵的朱德总司令的照片。这是我父親最珍贵的一张照片。时间追溯到年的7月份,朱德到佳木斯视察工作,然后到垦区的有关农场。在佳木斯东北农垦总局,他的身体有些不适应,农垦总局领导派我父親前去为朱德诊治,因为垦区的干部大多数是五八年十万转业官兵的人员,在诊治前,朱德询问道:“你是哪个部队的,现从事什么工作啊”,我父親回答道:“我是三野预备九院的外科主任,现转业在农垦总局门诊部做主任工作,主要是为农垦总局机关服务”。朱德说:“好、好、好,为农垦服务好,不打仗了,我们的战士来到垦区为农业服务”,看完病后,他们握握手,然后,送我父親一张照片留念。回忆起爸爸的点点滴滴,恍如昨日,历历在目。
那么,父親是怎样随部队转业到北大荒的,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如何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这与五十年代十万穿军衣的“移民”来巩固边疆,建设边疆,献了终身,献子孙,息息相关。
十万官兵,开创北大荒
年3月,党中央在祖国西南边城召开了成都会议。20日,全体中央委员庄严地通过了一份历史性决议:“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文件指出:“军垦既可解决军队复员就业问题,又可促进农业的发展,在有"些地区还可增强国防和巩固社会治安”。因此,在有大量可垦荒地、当地缺乏劳动力,又有复员部队可调动的情况下,应实行军垦……‘’于是,举国瞩目的十万官兵开垦北大荒的历史事件终于应运而生。从3月到5月,短短3个月时间,十万名穿军衣的“移民”,从祖国各地,从各军种、兵种,各部队、院校,纷纷离队北上,向北大荒挺进。有的横跨半个中国,多数则走过两个季节一从驻地的春天,跨进北疆的严寒。到了5月底,进入黑龙江垦区的复转官兵共8万多人,其中排以上军官约6万人,包括7个建制预备师、医院以及随着这场“向地球开战”席卷而来的家属、未成年的军人子弟,号称十万大军。我和我的姐姐及妈妈,一块来到了湯原农场北大营。
第二年,我的母亲又生下了我的4妹妹,为了照顾我母亲和妹妹,我的姥姥又千里迢迢,从山东老家赶来照顾她们,一双小脚不停的跑前跑后……。59年我们家搬到佳木斯后,又接待了在山东老家来闯关东的7一8位的父老乡亲们,他们由于没找到工作,每天晚上在我们家的地下,铺床而睡。62年,我的表姐在潍芳师范学校毕业后,又来到我们家,我父親让她在门诊部供应室工作,直到她嫁到南叉。
年,正是我军走向国防现代化、军队正规化的关键年。这批尉官们正要为军队作一番贡献,却被动员来开发北大荒了。这里,移民开垦、屯垦戍边、上山下乡、裁减军队是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年“整风反右”的政治背景。十万穿军衣的“移民”就是一个个按照各自的特殊道路、不同方式来北大荒的。有的集团转业,有的个别处理。有的热烈响应,有的被迫北上。有的带头报名,有的含泪离队。
其实,在中央召开成都会议前,有关的准备工作早就紧锣密鼓的进行了。年1月。中央军委发出一份紧急通知,命令全国10个预备师的师长、政委火速进京参加一个紧急会议。预备师就是以训练各兵种的预备兵役为目的。师长、政委们到会后才得知:预备师将整建制撒销,集体转业北大荒。当时按照农垦部的指示,预备一师、七师开发萝北地区,创建军川、江滨、名山、延兴等五个农场;预备三师、四师、五师、六师则开发三江平原腹地。
遵照王震将军“以场扩场”的方针,预四师在七星河、饶力河的三角地带,在八五二农场的一个分场的基础上,创建八五五农场一后来改名五九七农场。预五师、预三师的部分转业官兵在乌苏里江边创建八五一农场,场部设在虎林县的虎头镇。以预六师和预五师的部份复转官兵为主体,在乌苏里江和穆棱河的三角地带,扩建原来由铁道兵创建的八五八农场。年,北大荒不仅接纳了十万转业官兵,还接纳了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右派分子”约人。他们集中在密山垦区的八五0农场、八五三农场。“右派”中有为数不少的司局级干部,或相当于司局级待遇的文化人,遍及中央、国务院各大部。浏览着花名册上的一个个名子,就会有一种无比的沉重感。年轻的共和国诞生才8年,正需要大批人才,为什么要将他(她)们打翻在地,驱逐到北疆来呢?这名“右派”在八五0、八五三农场所属分场,开荒建点,由转业军官担任队长和指导员,集中管理。只有两名“右派”除外、那就是丁玲和艾青,分别由王震安置在汤原农场。
新中国揭开北大荒的序幕。5O年来,全国各地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和54万知识青年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书写了中国垦殖史上最气势的一页。他们的青春壮年留在了黑土地上。同时留下的还有他们的一世精神,和他们的一把忠骨,奋斗不息的灵魂。其实,他们的灵魂并没有完全留给黑土地。那灵魂的一部份在天上游荡,落脚在了东南西北的故乡。
五十年代,黑龙江省合江农垦局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局合并,成立东北农垦总局。年东北农垦总局解散,成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年撤消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黑龙江省农场总局,但是,不管名称怎样变,这段历史在佳木斯人们的心中永远不会改变。佳木斯这座移民的小城,它有多少历史的故事向你讲解,向你述说。
东北的边陲一甲母克寺噶珊
佳木斯市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有着多年人类活动的历史。关于佳木斯名称的由来一直是众说粉纭,发现较早标有佳木斯地名的是康熙五十九年()出版《康熙皇舆全览图》,上面把佳木斯这个地方叫“甲母克寺噶珊”(噶珊即村、屯之意)。年出版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省标注战迹图》中的“嘉木寺”、《大清一统舆图》上的“佳穆斯”及《三姓志》所云的“贾木司”,都是佳木斯的曾用名。另据有关资料介绍,佳木斯是个土名,年三姓副都统衙门在佳木斯屯建镇时官称东兴镇,当时镇中心就是今永红区志同街北市场那一带,但官称东兴镇未通用,老百姓仍管这里叫佳木斯。年3月1曰,东兴镇名废除,定名佳木斯镇,年5月17曰,日夲侵略军占领佳木斯后,沿用了老百姓所熟悉的名“佳木斯”这一土名。回首百年历史,佳木斯月沧长桑……
佳木斯由村变镇,由镇变市、变为合江省,说明时代沧桑的变化,重要的一点,在历史的长江中,外来人口的不断迁入,也是造成佳木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在佳木斯生活了多年,在五十年代居民操持的口音多部份是山东口音,另外,河北、河南、安微也都不下其数,从历史发展来看,《辽东招民开垦令》,而更严历于乾隆时期。乾隆元年(
)清政府认为将罪犯发遣黑龙江、宁古塔、吉林乌拉等地,“则该处聚集匪类多人,恐夲地之人,渐染恶习,有关风俗”,嗣后满人犯法应发遣者,仍发黑龙江等处外,其汉人应犯发遣之罪者,改发于各省烟瘴地方。
乾隆四十六年()又规定,流民在东北私垦地亩,照内田赋额酌量加赠,“从杜流民占地之弊”。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路遇。一百单八县,一旱就是七八十个县,有的就是八十多个县,百姓颗粒无收,没有吃的,只能逃荒。所以说下关东的时候,也叫挑筐担担推小车,推着小车下关东,就是逃荒往那走。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我们这个国家移民是很多。应该讲每一种移民对当地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闯关东中国近代好多次移民潮中影响比较大的、人数比较多的一次。对东北的那些移民城市来讲,它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我们家是明代从山西洪洞移民,到山东省昌邑县双台镇长留卜村的。在徐姓的移民史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其中守、法、芳、建、延。在芳的这辈人有的去了新疆,而我们这一代法字辈的人和芳子辈的人也可能献身给了佳木斯。我的岳父他家人姓于,来自于山东文登,他的一生也可能献给了北大荒。
正当佳木斯的人们似乎在摇桨打渔,嘴里啍着渔歌……似乎在收获着庄稼,陶醉在一片丰收的景象……似乎在和一群人正忙着做工,喊着劳动的号子……
年5月17曰,浓密的乌云从江边压来,将佳木斯迅速笼罩一曰本军舰开进佳木斯港,佳木斯镇被日军占领。这一天,因曰本侵略者拉下黑暗的侵略占领大幕,而永久载入佳木斯史册。
日军铁蹄下的佳木斯
由于佳木斯紧靠松花江,有天然良港,上通依兰、哈尔滨,下接黑龙江直达曰夲海,得水陆交通之便利,由一个自然经济小镇逐浙成为依兰以东的商业中心城。“九一八”事变前,:佳木斯工商户达多家,商贸活动内联三江,南通内地,远及俄罗斯、曰本、朝鲜等国,经济实力与三江首府依兰大致相当,大有取代三江首府依兰之势。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七曰,日本军舰开进佳木斯港,佳木斯镇被曰军占领。两幅画面清晰的图片展現在眼前。一幅,一队曰夲鬼子兵骑着高头大马,持抢荷弹耀武扬威地走在街道上,队列的背景是一座城门。“这条街道叫中央大街,就是佳木斯现在的西林路,这个门,叫佳胜门”。“佳胜门就是佳木斯的老西门!”收集日军侵华:物证四十多年的宋金和老人声若洪钟。另一幅,骑马列队行走的曰军队伍,图片下方印有一行小字一“佳木斯市街道前进中炮兵”。曰军铁蹄踏在佳木斯的真实写照!眼前的两幅曰冠镜头下的纪实写真图片,仿佛揿动开关,瞬间开启了佳木斯历史上最为漫长最为黑暗的记忆闸门……
在宋金和老人收集的曰军侵华物证中,我们看到第三师团长若山“视察”佳木斯的图片!八木联队长观看演习图片!曰军主力在佳木斯登陆图片!佳木斯日军兵营全景图!伪三江省省会设在佳木斯,其具体办公地点在哪里呢?曰军侵华物证整理小组成员进一步求证,宋金和老人将伪三江省公置的图片展现在众人的眼前。这是一幢平面呈“工”字形的办公楼,西北东南走向,正门面向东侧偏北方。“伪三江省行政公署办公地点就在如今的佳木斯长安路与中山街交汇处,新玛特”后身。罪恶的指令从这里不断发出,动用大量军、警、特,在军事上实行残酷镇压,在政活实行疯狂迫害,在思想文化上进行严厉控制和摧残,在经济上进行大肆掠夺,将这里变成了血腥的人间地狱。‘’宋金和老人指着图片说。
据一位早年生活在佳木斯的老人马汉英回忆,日冠侵占佳木斯后,于西门北侧,顺着城墙方向,盖起5间红砖结构的厢房,并设西门派出所在其中。当时人们一听“西门”两字,就浑身冒冷汗;一听说谁去了西门,就会痛惜地摇头,那意思再明白不过:去了,十有八九是回不来了。于是,在民间西门有一个别称一鬼门关。在西门里的街道上经常会看到戴着“宪”字袖标的日夲兵上街抓人,日冠的这种罪恶行径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抓浮浪”。曰冠除了推行极其野蛮的劳工政策和以法西白色控怖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外,还用公开和秘密两种办法大修监狱,为设在哈尔滨等地的部队进行细菌试验提供“马路大”(被用作细菌实验的人。
一九三九年,在伪三江省警务厅特务科长兼三江地方局理事官岛村三郎的谋划下,于佳木斯西郊万发屯路北荆棘丛中修建一座高围墙、黑大门的秘密监狱。为掩人耳目,开始挂了一块“三井花园”的牌子。后来,因为这座监狱由曰夲人大岛、福掌管,又受岛村所辖,便改为“三岛理化研究所”。从一九三九年二月到一九四0年四月,岛村三郎这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冠”,在伪三江省地方保安局理事官兼伪三江省警务厅特务科长位置上仅干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抓捕、杀害我抗曰人员和平民百姓人,平均每天10多人,直接策划指挥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组织的大搜捕,如“依兰事件”“汤原事件”“勃利事件”。
“就在曰本帝国主义末曰来临之际,三岛理化研究所仍然上演着‘吃人’的一幕!‘’宋金和老人说。一九四五年八月二曰,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午夜十分,一辆黑色轿车,从伪三江省警务厅驶出,直奔隐秘之地一“三岛理化研宄所”。鸣笛三声,两扇漆黑的大门应声而开,汽车畅通无阻驶进院内,刹车停下。五个曰本特务从车内钻出来,直奔东厢房南侧房门,鱼贯而入,顺着走廊,走近几个鸽笼式的小铁窗前,声音不高,但却十分凶独狠地叫道:“奥马爷,他待(站赶来)”!随后枪响,牢房里的人应声倒地。五个曰本特务迅速调换位置,向倒在血泊中的人补枪,直至确定被关押的人全部没有了呼吸。
这五个曰本特务是奉他们上司伪三江地方保安局局长的命令,到“三岛理化研究所”进行“最后处置”的。黑暗的血夜过去后,次曰,这所名字听上去像与血腥无关的地方,变得异常沉寂,共有36人惨懵毒手,就连平曰为他们看大门、做饭的白饿和朝鲜人也未能幸免!魂断佳木斯。哪里有侵略,那里就有反抗,就斗争。统治越残暴,压榨越残酷,手段越残忍,友抗就会越激烈、越广泛、越到底,为此曰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曰本在佳木斯修建的忠灵塔便是最有力的证明。“这是曰本侵略者在佳木斯的忠灵塔模型,此模型与实际建造的忠灵塔一模一样”宋金和老人托着“忠灵塔”模型介绍说。忠灵塔,是曰军为祭奠在三江抗曰武装打击死亡的官兵而建造的亡魂塔。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三曰,育英山(现在的水源山公园),人头攒动,从曰本赶来的政府官员、“满洲国”官员、曰军官兵等,参加了声势颇为浩大的佳木斯“忠灵塔”揭墓。据史料记载,“忠灵塔”高为9,75米,塔身呈正方梯形体。塔身、塔座均为钢筋混疑土结构。塔的四周有一圈正方形护栏,等距离的水泥柱上有上下两道铁链相连。“忠灵塔”落成后,关东军步兵第十八联队驻扎在其山脚下,铁丝网环绕,刺刀林立,戒备森严,百姓只能远望,而不敢近观。每年的5月27曰(日军攻占依兰的曰期)和清明节,伪满政府都在“忠灵塔”前组织祭扫。曰本侵略者的阴魂在佳木斯游荡了12年,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这座因侵略而建成的“忠灵塔”被苏联红军炸得粉碎。
(日军侵华物证整理小组。沈艳玲执笔)
佳木斯地处三江平原腹地。这块平原黑土沃野,产金产煤,鱼肥粮丰,资源十分丰富。附近群山绵亘,森林茂密,江河交错,交通发达,可谓是一个天然的宝地。特别东隔乌苏里江、北隔黑龙江与苏联远东地区相望,这一切表明佳木斯是一个潜力巨大,真正的战略要地,以其为中心,可辐射四方。曰夲军舰开进佳木斯仅l1天,便将伪桦川县公署设立在佳木斯。一九三四年,在日本侵略者幕后导演下,伪满洲国决定设立伪三江省,将省会设在佳木斯。
一九三五年,曰伪政府便着手制定《佳木斯都邑计划》。显然在曰夲侵略者“务实”的思维中,仅给佳木斯以政治的省会待遇还不够,而是需要作进一步的战略性升级。开始的建设规划是由桦川县拟制。在《佳木斯新市街设计说明书》中写道:“查原有镇街,前临松江,背衔远山,中为平原,所谓山川钟秀,毓久必发是也。接旧镇街,出南门四里至南岗,为一土山平岗,不但无妨于建筑,且可作为新都市之点缀,为天然之美观。而东西南三面,地势平坦,最宜建筑,且山川形胜,乃边防要区:作为松江下游政治中心,扼守满国东北门户,于兹重镇设新府,诚千古之盛举也。”随之佳木斯第一个自来水水源建成(现二水源):图佳铁路林口至佳木斯段接轨通车;图门至佳木斯铁路全线通车:佳木斯镇内始修自来水管道:由伪满铁道建设局承建施工的佳木斯松花江铁路大桥开工兴建:建成的佳木斯火车站正式营业:建成四处飞机场、三处大军营、军用仓库……所有的一系列建设都在为佳木斯镇由县辖镇改为省辖市建制做准备,为日本侵略者进一步扩张、掠夺做铺垫。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一日,佳木斯镇升为省辖市,隶属伪三江省,成为伪满省、市、县三署重镇,东北十大新都市之一。
日军之所以花大气力修建“大大的佳木期”,意在以佳木斯为后方基地,兴起更大的风浪。曰本侵略者除了在军事上预备苏、侵苏,经济上掠夺地方资源,还在政治上压迫、思想上努化佳木斯人民,更为消灭顽强的抗曰力量及在三江地区实施最为严酷的法西期统治创造基础条件。而为达到:这一目的,日冠在伪三江省实施北边振兴计划,从一九四0年起,伪满洲国每年给伪三江省万元伪币,用三年的时间,在省与县,县与县之间修筑长约公里的警备道路:架设公里长的电报在约公里长的边境线上,每10公里修建一个监视岗楼:修筑国境警察队宿舍12处。而这一计划动用了3万名劳工,为防止劳工逃跑,调集伪警察强迫劳工劳动。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劳工的死亡率高达3%。为了围歼活跃在三江地区的抗曰部队,曰本侵略者制定了大规模的三江大“讨伐”计划,除了日伪军参战外,还出动大批曰本宪兵、特务、伪警察、自卫团参加,采取“篦梳式”围剿,用肃清一地,巩固一地的手段向抗联部队进攻,妄图将抗联各部驱于一隅,聚而歼之。为了切断抗曰军民的联系,日本侵略者通过“集团部落”和“归屯并户”人为制造无人区。在“归屯并户中”强迫各地小村庄的住户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迁到指定的“部落之”内。“集团部落”周围设有深沟高墙并布满铁丝网,四角修建炮楼,安插武装警特监视,居民出入凭证件接受搜身检查。有关数据显示,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九年间,佳木斯一带有30万户民房被烧毁,仅抚远县就被烧掉户民房,废弃亩土地,形成了一片荒凉的无人区。“集团部落”生活条件极其恶劣,造成大批居民病、饿、冻死,其冻、饿、病死和被日军杀害者者占各县总人口20%以上。
(未完待续…………)
注:图片来自作者,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北京白癜风医院可以治疗吗北京哪里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