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章与荣誉公号原创文章)
按:本文由YANXIN先生撰写并向本公号提供,特此致谢!
这算是偶然发现的一段小插曲吧。
看辽宁省副省长老干部杨春甫回忆张家口解放:
部队控制张家口市区以后,北线指挥部立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张家口市卫戍司令部。并由政治部发出布告。卫戍司令部领导成员是;易耀彩任司令员,杨春甫任政委,詹大南任副司令,段书权任副政委,白文治任政治部主任,杨卓任政治部副主任。
会议结束后,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开始对张家口市实行军事管治。军管任务很重,要组建人民政府,防止敌特破坏,安抚市民,接收军事和市政设施。我们直接通过电台向晋察冀军区首长报告了我军解放张家口的简况。
我让白文治立刻带领人员接收电台等新闻机构。被我军接管的张家口广播电台于当晚已经与延安中央广播电台接通,通过电波向新华社发了我军收复张家口的消息。已经被我军接收的《蒙疆日报》刊发了我军解放张家口的“号外”。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也发出了庄严地宣告:张家口市被我八路军从日寇手中解放了。
这几个领导中的最后两位,白文治和杨卓都来自晋察冀一分区。白文治在一分区任地委宣传部长,杨卓在一分区时,原名杨德才,是一分区锄奸科科长。
以后看到张家口搜集的回忆史料《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中间的记载就更详细准确了:
年8月24日,中国第二座(第一座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人民广播电台———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诞生,并开始播音。
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成立后,电台的宣传工作由新华社冀察支社领导,副社长钱丹辉在8月底正式宣布林明为电台主任。9月底,根据晋察冀边区领导决定,冀察地区改建制为察哈尔省,省府设在宣化市。原冀察区领导机构陆续转移到宣化。《张垣日报》9月12日停刊,张家口在当日出版了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的机关报《晋察冀日报》,晋察冀日报编委会负责领导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的工作。10月上旬,报社派张庆泰到电台接替林明的工作,任电台台长。
除此以外,还有史料记载:
晋察冀部队进驻张家口后,立即任命新华社晋察支社记者团林明为新华广播电台主任,由他主持电台工作。党组织派来一位穿军装、会说北京话的女同志担任播音员,她叫陈紫薇,是晋察冀一分区战线剧社的文艺工作者。25日,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向全国人民庄严宣告,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8年之久的张家口,已经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关于钱丹辉,现在说几句。
钱丹辉,江苏金坛人,年肄业于江苏省立南京高中二年级。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到抗大学习。在抗大入党。如果不算原赵侗五支队的那些知识分子抗战干部,他们由晋察冀军区出面,在提拔使用上享受了特殊政策。钱丹辉绝对是一分区知识分子干部中被杨成武赏识并优先提拔的第一个人。
钱丹辉是年初,跟着魏巍、蔺柳杞这些抗大毕业生、陕公毕业生一起来到晋察冀的。他没有下部队,一到一分区就受到杨成武的赏识,直接留在一分区宣传科当干事。
年夏天史进前从三团营教导员被提拔当一分区宣传科科长,干了一年半时间,年12月去一团任团政治处主任。史进前走后,接替史进前当科长的就是钱丹辉。他刚上任不久,就赶上年的夏秋鬼子大扫荡,出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他干了两年时间,年,彭接过来。被免职的钱丹辉还在一分区,享受“团干”待遇。彭干到年10月,杨成武走,郭天民来,钱、彭二人都被提拔到冀察军区。钱丹辉改任新华社冀察支社社长,进张家口时改任新华社察哈尔社分社副社长,因一分区宣传科长无人接替,他仍兼任科长职务;彭被郭天民“赶鸭子上架”,任作战教育科科长。
年10月晋察冀八路军被迫退出张家口(当时被一致称作“主动退出张家口”),刘道生带了一批政工干部去冀东地区的冀热察根据地。钱丹辉也在其中,历任冀热察导报社社长,新华社冀热察分社社长,冀热察军区宣传部副部长。以后回到晋察冀,任察哈尔军区宣传部副部长、部长。
解放战争中,钱丹辉跟着从延安过来的曾希圣,离开晋察冀,到晋冀鲁豫解放军。跟他一起走的,还有在晋察冀不得志的郭天民。郭天民、曾希圣两个人担任的是同一个职务,晋冀鲁豫解放军副参谋长。以后,曾希圣留在安徽,钱丹辉也跟着留在了家乡,在曾希圣这棵大树下,钱丹辉前后任皖南军区宣传部长,皖南日报社社长,新华社皖南分社社长,安徽日报社第一副社长、党组书记,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宣传处长、秘书长,安徽省文化局局长,皖南行政区文联主任,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第三届委员。
年2月,曾希圣被突然免职,受到批判。钱丹辉金蝉脱壳,离开安徽家乡,去了陕西。前后担任中央西北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西安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革后期的年9月,毛去世,粉碎“四人帮”的半个月前,钱丹辉夫妇犯了一个和他的老上司杨成武一样的错误,给江青写效忠信,被查出来后撤职审查。
钱丹辉的一大长处,是能很快就深得上司的赏识。一分区党政军大小干部近两千人,大多数人都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最终默默无闻。有许多干部,只能得到一两位上司的赏识,这也就很不容易了。比如蔺柳杞,最赏识他的领导干部是李志民。比如李振军,赏识他的是抗大二分校到一分区的领导干部龙道权。比如沈图,最赏识他的是抗大二分校一大队大队长唐凯,没有唐凯在解放初期任军委民航局副局长,调沈图过去,哪里会有沈图后几十年的风光经历。
正因为有“赏识”,也才会有“情人眼里出西施”。上司重用和优先提拔的,不都是自己最赏识的干部。钱丹辉不同之处,是所有当过他上司的领导,杨成武、刘道生、曾希圣,几乎都很赏识他,也提拔他。所以,一个年投身革命,年刚摘掉“抗大学员”的帽子,两年后的年便提拔为团级干部,年日本投降前,钱丹辉已经是师级干部。提拔之快,令一分区许多干部瞠目结舌。钱丹辉手下的蔺柳杞,跟他一起参加革命,同时入党、同时来到一分区。日本投降那年,还是个营级干部,但在李志民的赏识和提拔下,短短三年,便跃升到师级干部。那句古话:“朝里有人好做官”,真的是一点不差。
钱丹辉和罗丹
钱丹辉著有诗集《给自卫军》、《力量》、《丹辉诗选》,诗歌《红羊角》、《夜过柿树林》、《五月之夜啊》、《访日诗抄》,报告文学《挺进华北敌后方的杨支队》(为《〈中国抗战文学名作百篇〉之一》)等。《中国解放区文艺大辞典》(主编)获华东优秀图书乙等奖。
文中提到的陈紫薇,原是北平的中学生。年10月,从北平来到一分区战线剧社。跟她一起来的北平女学生,叫赵丽清。一分区战线剧社,从成立以来就都是男同志。年9月,宣传科长史进前领来了第一个女同志,就是胡敏英。第二个女同志是胡敏英的姐姐胡雪琛。第三、四个就是陈紫薇她们二人。
一分区战线剧社最早的四个女同志:前排胡敏英、胡雪琛,后排赵丽清、陈紫薇。
年8月进张家口以后,钱丹辉调一分区战线剧社到张家口电台工作的,除了陈紫薇,还有两个男同志劳火、罗丹,都是播音员。
后排女同志陈紫薇
前排:劳火、胡敏英、罗丹后排:鲁易、王忠
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的呼号是“XGNC”,开始曲为《开路先锋》,结束曲为《大路歌》。广播电台位于桥西上蒙古营的一所四合院内,发射台在市区南郊宁远,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仅有20多人。广播电台除及时广播国内外重要新闻外,还时常播送述评和通讯,报道党政军的生活和斗争的节目,宣传党的政策,反映群众呼声,邀请党政军负责同志和各界人士到电台作专题广播演讲。在器材缺乏、技术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电台还开办了文艺节目,播放唱片,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欢迎。
年夏,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随中央迁移到河北阜平县。根据党的决定,将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合并,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钱丹辉、陈紫薇,以后都很长寿。钱丹辉、戈焰夫妇住在西安,陈紫薇一直在北京。在老战线剧社、烽火剧社的战友们聚会的日子,总能看见陈紫薇签名的手迹。
请各位点击文后广告,您的举手之劳,会让我们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