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延安简介
延安地点
延安市场
延安要闻
延安发展
延安天气
延安旅游
延安信息

红医在长征从延安到沈阳

从年宣告成立到年开始长征,再到年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最后到年扎根沈阳,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简称红军卫校)完成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史上的一次伟大长征。

在浴火重生的征程上,红军卫校不断吐故纳新、发展壮大,让红医基因遍地开花。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便是从其根茎生长出来的最饱满的果实,而延安时期是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新开始,当年山沟沟里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除教学育人、治病救人外,药厂、药品等方面均自成体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期《红医有一种“长征”终点在沈阳》将重点讲述红军卫校(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年至年这12年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自建药厂生产药品百余种

红军到达陕北后,办起了八路军制药厂。

李维祯当时是八路军制药厂厂长,后来他当过沈阳药学院(今沈阳药科大学)党委书记、院长。他回忆了建厂经过:

  

八路军制药厂于年1月1日在赤水县清水源吕家村正式建立。当时我们能生产的药品品种,注射剂有:樟脑、福白龙、盐酸吗啡、硝酸士的宁、氯化钙等10多种;片剂有:水杨酸钠片、碳酸氢钠片等10余种;中药则有解热、强壮、镇咳、止泻、利尿等类10多种。此外,还生产了大批的防暑用仁丹。几个月后,运到前方的药品达数千磅,针剂数万盒。

年初春,药厂迁到延安以西安塞县的两河口。药厂生产的中西药共计有一百多个品种。中药尽量利用当地所产原料,就地取材,如针对部队中一些指战员由于长期生活艰苦,身体一般较虚弱的情况,研制出一种安神健胃滋补剂,命名“壮尔神”,主要由黄芪、当归、人参、白术、柏子仁、远志等10余种药品配成,有些原料事先经过水酒提取后使用,缩小了体积和用量,提高了疗效,受到病员的好评。药厂新建的化学制药车间,从黄芩中提炼出大量的黄芩有效成分,一次用1克,即可达到解热作用,缩小了原用量的10倍,且易于口服和吸收,奏效迅速。其它产品有升华硫黄、硫酸钠、硫酸镁、碳酸氢钠等。除制药外,还试制成功肥皂与牙粉等,深受边区人民欢迎。

在不断研究试制新药的同时,年7月,我们总结建厂以来生产研究工作的经验,编写了一本《抗战新药集》,记载本厂所产的20余类多种药品的作用、用法、制法等,作为献给抗战三周年纪念的礼物。

  

年药厂迁至延安东部的姚店子,同时以中国医科大学药科为班底成立了药科学校。药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相继建立了玻璃车间、卫生材料车间。研究室先后试制出合成磺胺、小强壮药、补血剂等。现在的西安制药厂,其前身就是八路军制药厂。

一鸣惊人傅莱试制粗制青霉素

傅莱(右4)在医院

红医不但研制出中国第一支中药注射剂,还试制出了当时贵如黄金的粗制青霉素,走在了世界医药前沿。在延安采访时,延安市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张虎玲科长向我们重点介绍了一个叫傅莱的医生:他对延安时期的医药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

年10月前后,奥地利人傅莱医生到达延安,被分配到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当教员,讲授传染病学。在医大,傅莱做的其中一件事是试制粗制青霉素(即盘尼西林)。青霉素有杀灭病菌特效,据说当时国统区和沦陷区的一支青霉素价格等同一根金条。年3月24日,医大成立粗制青霉素实验室,由傅莱主持,王学礼、宋同珍为助手。整个试制过程,使用美国援华委员会提供的高压蒸汽锅、青霉菌芽孢、培养液原料以及各种研究参考资料。边区政府批准了试验费,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帮助,医院的协助。4月底,试制成功,制得粗制青霉素。5月20日9时,中西医药研究会在边区参议会大礼堂举行第一次学术研究报告会,傅莱介绍粗制青霉素试制经过。傅莱还谈到了下一步的工作:一是进一步选择边区物产制造适宜的培养液;二是制造青霉菌素芽孢供给各解放区自制此药用;再则培养造青霉素的业务干部。

傅莱的介绍一鸣惊人,三天后《解放日报》的报道发出这样的惊叹:“青霉菌素是世界灵药之一,有杀灭病菌特效,是美国医药界发明的,现经傅莱医生苦心研究,竟在文化落后的边区试制成功,对保障人民和干部的健康,增强抗战力量,将有莫大成绩。”

中药西制第一支中药注射剂诞生

延安时期的红医继续发扬开拓创新精神,用自己的技术和智慧为中国人民的抗日和解放事业贡献力量。中药注射剂被认为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而它最早诞生在延安时期战火硝烟的太行山山沟里。

年,八路军的医疗条件已大有改观,但遇到像疟疾这样的病,还是没有良药。治疗这种病的奎宁等药品异常缺乏,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为了更好地利用太行山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总卫生部号召广大医务人员上山采集传统中草药柴胡,采回清洗后将其熬成汤药,汤药给病人服用后收到了很好的疗效。为了方便使用和携带,八路军前总卫生部卫生材料厂又设法将其制成柴胡膏,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柴胡做成的膏剂疗效不是太好。怎么办?当时的八路军前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经过研究,建议卫生材料厂将柴胡进行蒸馏提取制成针剂。大家认为这个设想很好。卫生材料厂药剂研究室主任韩刚和李昕等马上带领一些人员着手开始研制。要做针剂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需要密封包装。正在此时,卫生材料厂下属玻璃厂的安瓿项目试制成功。经过多次试验,中国自行创制的第一支中药注射液——柴胡注射液,诞生在战火硝烟的太行山山沟里,取名为“暴泼利尔”。经多次临床试用,“暴泼利尔”治疗疟疾及一般的发热疾病效果显著,且未发现有毒副作用。由于疗效较好,使用广泛,当时部队的需求很大,一个药厂每月要生产10万盒左右的“暴泼利尔”。

年5月1日,“暴泼利尔”正式被命名为“柴胡注射液”。年5月,《新华日报》(太行版)发表了题为《医学界的新贡献——利华制药厂发明柴胡注射液》的报道,称之为封锁线的一大创举,成为中国最早有关中药西制成功的史料记载。

进军东北扎根沈阳迎来新发展

对于红军卫校来说,延安只是其暂居之地,她随着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蓬勃发展而继续“长征”。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派十万军队和两万干部进入东北。中国医科大学和药科学校也把红色的火种带到东北,来到沈阳,给沈阳留下了长征印记。

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从延安出发,赴东北办学。年2月在张家口,与张家口医学院(前身为蒙疆医学院)合编,短期复课。同年6月,学校继续东进,一个月后到达兴山(今黑龙江省鹤岗市),合并了先期在当地办学的东北军医大学(前身为哈尔滨陆军军医学校)。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从年初起,陆续建立延吉、哈尔滨、通辽、承德四所分校。这四所分校后来发展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延边医学院、承德医学院。年11月,药科学校也开始进军东北,他们派出教员龙在云、谢崇璋在佳木斯市创建东北药科学校,后改称东北药科专门学校。

年11月,沈阳解放后,中国医科大学和东北药科专门学校奉命进驻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接收、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其前身为原满洲医科大学)和辽宁医科大学(其前身为原盛京医科大学)。东北药科专门学校接管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的药学系,改名为东北药学院。年7月初,学校重新并入中国医科大学,改称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直到年10月再次分出,发展为现在的沈阳药科大学。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医科大学共招收41期学员,培养各类医药技术人员多名。毛泽东在年3月视察中国医科大学时说:“这个学校是同中国革命武装斗争有机联系,对红军的发展壮大直接起了巩固作用的。”

红医长征

没有终点

红军卫校培养了数千红医,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石。很多老师都担任过各省市医学院院长、中央及军委卫生部部长、研究院院长等重要职务,比如黄树则、史书翰曾任卫生部副部长,鲁之俊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主要创建人,李维祯曾任沈阳药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毕业医院的骨干力量,比如在医院(北京医院)的初建时期,首任院长靳来川不仅是八路军卫生学校(即红军卫校)军医第十一期军医班学员,还于年至年就读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班,同样毕业于这所学校的还有原院长刘轩亭、原副院长汪石坚、原临床一部副主任韩子玮、原临床二部副主任李蔚文等。红军卫校师生将红色火种带到全国各地,很多医学院校和医疗单位从此有了红色基因……

年至年的17年里,红军卫校一直在“长征”的路上,在中国红色卫生史上写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篇章。昨日长征的终点,就是今日长征的起点,红医精神需要永远传承。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来源:沈阳日报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疗好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anzx.com/yaxx/1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