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平平,到了初中、高中却开始崭露头角;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孩子,读书时独占鳌头,走上工作岗位却频频受挫……一个孩子未来发展如何,关键看后劲。那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会有后劲呢?
上海延安中学校长郭雄从他多年的从教经验出发,总结出家长要做好的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看似都与学习无关,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无论在学业上还是社会能力的发展上,都会有更好的表现。一起看看家长需要做好哪五件事情吧——
所谓“好学生”:
普遍规则意识太强,而创新意识不足
我们现行评价体系内的“好学生”普遍有个问题,就是规则意识太强,而创新意识不足。我们在也反思这一点。
当然,规则意识是必须建立的,但对学业而言,创新意识、质疑能力还是需要加强的。就社会发展来讲,要推进社会的发展,就要有“社会需不断完善的、规则是可以改进的”这种意识。
所以,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又要培养学生推进社会发展的意识,质疑、反思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优秀学生的这方面非常重要。
在这方面,我觉得讨论式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质疑能力。因为讨论的过程中,孩子就要考虑:这个问题哪里可以改进,该如何改进。学校和家庭都要努力给孩子创设这种讨论式教育的环境。
之所以造成这种“有些好学生缺乏创意”的现象,是和我们现在的教育有关的。因为听话才能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内成为好学生。
我们现在这种只有高考一条路的教育,对家长,对社会都是有问题的。这是我们教育的一种局限,也是一种社会进程中暂时的困难。
但是从学校教育来讲,绝对不能唯分数论,而是要以人的综合发展来评价。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不能以学业这个单一标准衡量孩子,因为孩子今后还是要走上社会,靠的不是分数,靠的是能力,是眼界。
生活与生存比学业更重要。学业只是生存的一个台阶,要更好的生存,需要的是发展性的能力。这些要从小进行培养。
能力教育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看书,学会看自己感兴趣的书。
我做校长,但我对现在很多学生“没有自己喜欢的问题想研究,没有自己喜欢看的书”这种现象也不赞成。
当然,我们教育者有责任,大量学校的作业没有给孩子们自己看书的环境和氛围。我们教育要好好反思,一定要让我们的学生有时间、空间和环境,去研究自己喜欢的问题。
那么,家长究竟怎样做,才能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呢?才能让孩子的未来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呢?家长要做好五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件事:培养孩子的生活好习惯
首先是培养孩子生活的好习惯,这样以后才会有学习上的好习惯。
除了要有比较好的身体基础以外,还需要有健康意识。延安中学是上海市体育传统学校,希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在这个项目上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使其成为一生坚持的运动爱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体育锻炼,一方面要让孩子喜爱,另一方面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水平,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健康的目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对孩子今后的成长非常有利。
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比如在马路上散步时就可以引导孩子看看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让孩子说出来。
这种观察力的锻炼对孩子有几点帮助:一是让孩子的视野更宽阔,不会眼里只有自己;二是帮助孩子看问题更全面;三是通过锻炼观察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第三件事:培养孩子关心他人
这一点为什么很重要?因为会关心别人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有一种全局观。没有全局观的学生,高中的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当然,在工作中全局观就更加重要。这是孩子今后进入社会的必要素养。
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今后发展肯定不好,因为他考虑问题是比较单一的,周围关系也比较差。但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学会了拉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