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曾有一条街被命名为苌征街。苌征是一位烈士的名字,上世纪30年代,风华正茂的他奔赴延安抗大学习,后投笔从戎。年1月,苌征在平津战役中壮烈牺牲,年仅32岁。
11月12日8时30分,苌征烈士的儿子苌林、儿媳刘英来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祭奠父亲,陪同他们前来的还有安徽泗县县委宣传部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在烈士陵园保存的苌征烈士的档案中,一封封信件揭开了一段英雄父子情。
烈士档案引出英雄父子情
“这是我父亲的烈士证。”11月12日,年过花甲的苌林将父亲的烈士证小心翼翼地递给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书记任兆元。证件全称为“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年12月14日颁发给苌征烈士的。
说起苌征烈士,绕不开他的父亲苌宗商。苌宗商是一名开明乡绅,曾担任国民党第七区自卫团团总(即团练局长),受中共地下党员影响,于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苌宗商被任命为长江水利委员会下游工程局局长,后来从安徽省参事室主任的职位上离职,年去世。
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苌征烈士的档案编号为58号,档案内没有任何遗物,只有一张照片,此外还有多封信件,几乎全是苌征的父亲苌宗商寻找儿子的信件。
苌林说,祖父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就是苌征,原名苌献敬,女儿名叫苌献珍。“祖父给我讲,我父亲是大学时接触的进步思想,年底或者是年初,是冬天,我父亲离开南京大学,回了趟泗县的家,说要去延安了。祖父很支持他去延安,给他买双棉鞋,给了他三块大洋。后来祖父接到一封信,信里父亲说他已经平安到达延安了,并参了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苌林说,祖父经常对他提起这封信,说自己接到信时,已经是落款日期的两年后了。后来祖父给父亲回了信,告诉他自己也入了党,参了军。
“抗日战争胜利了,解放战争也胜利了,祖父再也没接到过我父亲的信,他坚信我父亲还活着,就一直在寻找。”苌林说,当年祖父一直在寻找父亲,给中央军委写信,给四野写信,写了很多信,大概到年才确定苌征已经牺牲,那时候祖父还经常念叨“我给你爸回的信也不知道他接到没”。
苌征烈士的档案中,有一封年4月苌宗商写给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信,信中写道:“我于4月4日外出检查工作,你们3月31日的来信是我在途中接到……苌征的资料等我到月底回去再写给你们,特先函复,请勿着急。”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档案科科长娄月介绍:“档案里这封信打动了我。老人知道儿子安葬在我们陵园后,选择了忘我工作,当时他正在长江下游忙着检查水利。所以说红色基因是有传承的!”
△青年时代的苌征
平津战役中的“第六棵青松”
平津战役中,我军牺牲的副团级以上指挥员共有16人,其中在天津攻城战中牺牲的有13人,他们被党史研究专家王凯捷誉为“十三棵青松”。
其中的“第六棵青松”,就是苌征烈士。
当年苌征来到延安后,于年4月考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年7月入党,毕业后在抗大二分校任职,抗战中曾转战于敌后晋察冀军区。抗战胜利后,苌征调赴东北,曾参加杨杖子战斗、攻打锦州、辽西围歼战等解放东北的战役。东北解放后,随部队挺进华北,转战平津。
年1月13日,原东北野战军45军师团(原番号东野8纵队22师65团)政治处主任苌征在天津战役中壮烈牺牲。据《天津通志·军事志》记载,苌征“在攻打天津民权门的战斗中,率部全歼守敌,不幸身负重伤,光荣牺牲”。
天津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碑文记载:“苌征同志,原名苌献敬,现年三十二岁。民国二十七年参加八路军,同年7月加入共产党。苌征同志为人胸量宽怀,自幼献身革命。十余年来出生入死,忠于革命……”
据档案记载,在天津有一条街曾被命名为苌征街。年3月,苌征烈士的遗骸被迁葬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墓碑位于东墓区。
△苌林夫妇展示父亲的烈士证明
父亲,家乡亲人来看您了
当年在得知儿子苌征牺牲的消息后,苌宗商将女儿苌献珍生下的儿子过继给苌征,取名苌林。苌林刚满月就被抱到了苌宗商家中,多年来,祖父在哪里工作,他就跟到哪里。在他的印象里,祖父晚年一直沉浸在思念儿子的痛苦中。
从年到年,苌林曾3次来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给父亲扫墓。“第一次陪祖父来给我父亲扫墓,我四五岁。第二次我已经10多岁了,记忆最深的就是站在父亲墓地前拍了张照片,祖父一直在哭,一直在哭,眼泪就没有停过。这个场景这么多年一直在我记忆中。”说到这里,苌林泪流满面。第三次来祭奠父亲是在年的清明节前,19岁的他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来到石家庄,那一次祖父没有同来,“祖父说,你去看看你爸吧,我就不去了。”
今年11月12日8时30分,苌林夫妇在安徽泗县县委宣传部的贺微微和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马成兴等一行人的陪同下,再次来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祭奠父亲。
“今年10月,我们县委宣传部通过头条寻人看到了为苌征烈士寻找家人的消息,得知我们家乡有一位烈士长眠在这里,于是宣传部辗转联系到烈士的家人。我们此行就是要多了解苌征烈士的史料、档案和事迹,将来在家乡好好宣传烈士的丰功伟绩。”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马成兴说。
据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档案科科长娄月介绍,之所以在头条寻人发布给烈士寻亲的消息,是因为随着时代变化,一些烈士家人的联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还有些当年就没有留下电话。为丰富烈士的资料和档案,陵园于今年秋季开始为近10年没有家属与陵园联系过的位烈士发布了寻亲的消息。
据悉,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眠着位革命先烈,现在有位烈士的家人留有联系方式。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书记任兆元感慨地说:“这些烈士来自全国各地,为了新中国,年轻时离开家乡,洒血于华北,埋骨于陵园。多年因音信不通,有些烈士的家人都不知道他们到底埋骨何处!他们当中有些人还在苦苦寻找,有些人则带着遗憾离世。为烈士找到家,是我们几代陵园人的夙愿。”
△整理花篮
(燕都融媒体记者蔡艳荣/文通讯员张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