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早,雾气笼罩的大山里气温又低了好几度。漫漫山路上寂静无声,只能听到几捆柴火摩擦地面的声音和些许喘息声……一个瘦小的年轻男子和同事拉着柴火在山路上前行,为了照顾女同事,他特意把又粗又重的柴火留给了自己。
这个瘦小的小伙儿叫冯洁,陕西延安人。年冯洁通过石泉县人社局招考分配到石泉县池河镇中心卫生院工作;年初分配包联任务时,平时少言寡语的他,主动请缨到包联户最多的地方去。
延安人的“魂”不能丢
村民们的困难记心上
池河镇柏安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遇到大雨,滑坡的泥土和滚落的碎石就会滚落到道路上,影响车辆通行。可冯洁坚持自己的选择,领导考虑他是一个新人,要不要再考虑考虑,冯洁笑笑说:“没事,车到不了的地方,这不是还有脚嘛。”同事劝他不要冲动,他一脸坚定地说:“我是从延安走出来的,延安人的魂不能丢!”
就这样,柏安村户(人)的健康帮扶任务成了冯洁心中最大的牵挂。
刚开始,很多群众对这个讲普通话的小伙子不太相信,总觉得他来自外地,对这里的情况不了解,不比本地人亲。冯洁知道自己的不足,多次向领导请教,与村干部沟通,工作之余常去贫困户家中随访,与大家拉拉家常,他说这是“先混个‘脸熟’,见面三分情,见的多了就亲了。”
为了听懂方言,冯洁经常向同事请教,现在他基本能听懂石泉方言,偶尔自己还能说上几句。
冯杰(左一)与患者拉家常
他把空巢老人当亲人
村民把他当成自家人
柏安村脱贫户中患慢性病的不少,且多是空巢老人,从冯洁走进柏安村的那一刻起就当起了他们的家庭医生。
冯洁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叮咛他们:“如果哪里不舒服了,随时给我打电话!”并特别提醒他们不要乱吃药,也不要拖着。有几位高血压患者会时常忘记吃药,冯洁就每天定时打电话提醒,像亲人一样牵挂在心上。
有一次,他入户随访时看到一位大爷不小心把手割破了,随便扯了一截布头就包起来。冯洁看到后记在心上,以后再入户随访时,他有意随身携带一些创可贴、纱布、碘伏等常用的包扎用品,遇到有需要的群众就送给大家,以备他们的不时之需。
为了提高群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冯洁经常给大家讲解保健知识,为了让脱贫户安心看病,他一遍遍讲解医保报销政策,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还亲自帮有困难的患者跑医保手续;医院去看病,他总是跑前跑后,为他们安排好一切。
点点滴滴,大家都记在心里,现在,村民们去镇上赶集,医院去见见他,完全把冯洁当成了“自家人”。
为包联户运送越冬柴火
如暖阳照进村民的心房
冯洁有个儿子,12岁,跟着妻子在延安老家。由于他离家远,工作忙,父子俩半年才能见一次。作为丈夫和父亲,他也时常牵挂家中,内心总感觉对家人有一些亏欠。
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什么来到离家这么远的地方,做这么辛苦的事情。他却说:“我工作的地方离家有些远,有些事帮不上家人,我就把这里的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柏安村的空巢老人亲人不在身边,他们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我在这里孤身一人,无牵无挂,正好可以多干点事情,帮他们一把。”其实,他哪里是无牵无挂呢,柏安村的群众就是他最大的牵挂;他又怎么是孤身一人呢,柏安村的群众都当他是自家人。
冯洁入户为群众讲解健康帮扶政策
前段时间,连日大雨,气温又骤然下降,冯洁心急如焚,一个个挨家挨户打电话询问情况。等雨一停,抢修人员刚刚清理出一条道路,冯洁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就出发了。
当得知自己包联的脱贫户颜宗均为了储存取暖柴火要到离家很远的山上去砍柴时,冯洁放下手里的东西就去帮忙。他吃力地扛起沉重的柴火,同行的同事劝他少拿点,他说天快黑了,能多拿一些是一些。他还笑着说:“别看我瘦,我可有劲了!”接着快走几步,悄悄藏起自己渐渐变粗的喘息声。
就这样,往返三四次,冯洁和同事终于为颜宗均储备了能用一段时间的柴火。颜宗均拉着冯洁坐到燃起的柴火前歇脚,他这才摸了摸自己被绳子勒红的手掌,揉了揉自己酸痛的肩膀。颜宗均见了,拉起他的手看了看,有些不忍,一个劲儿地表示感谢。冯洁连声说没事没事,接着又给颜宗均讲起燃烧柴火要注意安全和通风,预防火灾和一氧化碳中毒。
大家围坐在火边,跳动的小火苗温暖着大家。冯洁和同事们的健康扶贫行动,也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柏安村群众的心房。
作者:曹靖张小松陈琛
编辑:田佳琦
审核:张乐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