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迪
文编/王梦云
昨晚七点,我们如约坐在第五阶梯教室,其实对于这场新媒体交流会我们心底都有自己的预期。虽然不尽相同,但大概就是一个资历和年龄都很耀眼的老记者,义愤填膺的给我们讲着他十几年来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金科玉律。
但一开场,我们的预期就被打破了。台上的是延安日报的记者牛敏,她是我们的一个学姐,是我们延大第一届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
这位延大人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优秀。她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拥有了一群粉丝,成为了延安日报不可缺少的一员。这次她讲的并不是新闻要怎么写,或是所谓立场、价值观的确立,她的PPT封面上写着:请给我讲一个好故事。
没错,她总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就戳中了我们这些新媒体爱好者的痛处。大家也都有目共睹,我们这些人中绝大部分人玩起文字游戏并不差劲儿,写起华丽并且价值观明确的文章来也并不含糊,可讲一个好故事……
文案写的久了,总觉得关于这个话题自己认真写过,可写出来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可是也像她讲过的,我们写出来的东西早就形成了固有的模式。所有的新闻都只有单调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产生的影响……是的,这种新闻我们都不喜欢去看。
讲一个故事远比刻板的叙述吸引人,按照一个人的模式讲故事也远比高高在上的重演更直击人心。我们总把自己放的太高,把写与读完全分离。我们回头看自己写的东西时看到的只是用语编排,忘了回归,忘了重新成为读者看那篇新的文章。
学姐写过像政治类的新闻,可她同样没有忘记在新闻中讲一个“好故事”。后来她换了一个部门之后,寻到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向时,“讲一个好故事”使她可以以同样的从容不迫面对版面的变化、风格的不同。
她用心了解大家想要看的东西,所以她可以把干巴巴的一句话变成那时刷屏的“舌尖体”,可以在短短的篇幅中设置称题的悬念,还用小小的细节让我们能够自己还原一件事原本的摸样。而我们讲故事时带了太多编辑的痕迹,把好好的故事讲成了案例分析。
昨晚的交流会是牛敏学姐讲给我们的故事,是场故事会。她的分享给了我们惊醒与启发,我们会重新开始,开启我们的故事会。讲讲校园,讲讲日常,讲讲外面发生的事,讲讲大家爱听的,应该听的故事。
交流会现场
本期编辑/小小
联系我们听友点歌短信平台:白癜风早期治愈方法北京中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