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改莉,延安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开学时我去参加四年级儿子的家长会,老师向家长们征求对孩子们教育的建议和意见。最终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很多家长以种种托词把孩子的教育推给了老师——认为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最多,所以孩子的教育要靠老师。我,有点坐不住了,于是就开始想:家庭教育都去哪了?古人不是早已讲明:“养不教,父之过”了吗?家教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
无可取代的地位为什么会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却被如此的漠视呢?我突然想到了我们现在面对的教育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年3月21日陕西宝鸡两名学生放学后暴打男老师;4月20日安徽亳州一名中学生课堂上用板凳砸老师;9月29日,四川高校学生办公室殴打老师。据《法制日报》不完全统计,年有13起教师被学生袭击事件。这一系列的事件对学校教育发出责备声、批评声、甚至是谩骂声,此起彼伏,将尖锐的矛头直指教师这一行业。我不是说这些都错了,我是有些不甘,有些不平,有些不明。教育出现的突出问题,学校教育脱不了干系,教师难脱其责。但是,教育出现的突出问题是单单由学校和教师出现问题引发的吗?在这个世间,除了学校,除了教师,是否还有另外一种力量:它能以满腔的激情和至诚的态度来帮助孩子成长,它能以自身的生命光亮来铸造孩子成人。如果有,它是什么?它又是何等的模样?
于是,我开始寻找拥有这种力量的人物,从一位家长的角度出发,以一位历史老师的身份,去慢慢寻找,最终,我终于在我的教材中找到了一位这样的人物。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家教第一人”的梁启超。之前,绝大多数人对梁启超的认知可能仅仅局限于历史教科书中发动戊戌变法的政治人物,但实际上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以独树一帜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中国家庭教育的楷模形象。
梁启超,年生于广东,年逝于北京,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先生一生在致力于恢复中华旧山河的政治活动的同时,时时处处不敢忘却对子女的教育,把九个子女都培养成国家栋梁,创造了“一门三院士,个个皆才俊”的家教传奇。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三子思忠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参加淞沪抗战;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思达,著名经济学家;三女思懿,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四女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在先生看来,教育不是为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而且是做一个现代人。先生以为近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要想让满目疮痍的中国重回世界强国行列,中国的人必须成为一个个现代人,要想成为现代人,就必须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他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在教育子女的同时,他还不忘记喊出“少年强则国强”的振聋发聩的声音,这是一种理想的教育。
先生的教育是一种父爱的教育,它给孩子们送上“大宝贝”“小宝贝”“老白鼻”等可爱昵称,让他们体验长辈们美好的亲情,他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曾说,他对孩子们的爱是自然、纯真、发自肺腑的,这种博大的、无私的、高尚的爱不仅仅只针对于子女,而且也无私的给予女婿和儿媳,在梁思成和林徽因结婚后,他在信中写到林徽因“其可爱与我原有的女儿们相等”。
先生的教育是一种修养的教育。他认为,子女们能否成才,关键是看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为了培养这种修养,他从来不溺爱子女,要求子女们恪守寒士家风,鼓励他们在逆境中修炼品质。梁思成从美国学成归来,本可在清华大学工作,享受舒怡的环境和较高的待遇,在先生的建议下,他去了条件更艰苦的东北大学任教,埋头于中国历史建筑教学,最终成为杰出的建筑学家。
先生的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教育。他时刻要求子女应该孝敬和尊重长辈,同时在“侍亲以孝”上为子女做出榜样,重视培养子女的爱心、同情心。他曾告诫梁思顺“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他工作再忙,每天都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或活动、玩耍,或聊天、讲故事。子女们在海外读书,先生就用笔墨和数百封家信来传递对他们的思念和关爱之情。
先生的一生是叱咤风云的一生,为国家,为民族;先生的一生又是润物细无声的一生,为家庭,为子女;先生的一生更像是一个辛勤的园丁,他辛劳耕作,又心血灌溉:九个子女,个个成才,而且把这种家教传给了下一代。
我们反观现如今的教育,我们不敢说学校和教师对孩子们教育的尽善尽美,教育凸显的问题我们难脱责任。但是,每当教育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全部归因于学校,归因于教师,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大家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忙着搞好各种各样利益关系,甚至是忙着上网玩手机的时候,渐渐地忘记了家教,忘记了家教的重要性。
或许,现在你应该懂了,当如今在教育出现种种令人不快的时候,我们言说先生,首先是想让更多的人明白一个道理,家教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想从先生那里借来家庭教育的楷模,让它如火、如光,让它重新照亮每位父母心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
先生的家教没有居高临下,没有道德说教,没有随意指斥,只有平等交流,循循善诱,关心呵护,让挚爱的温情流淌在每一个儿女的心田。先生让家教二字的灿烂得到无比的升华,如果你能像先生那样的用心、用意、用情,那么,先生的模样将会是你的模样,先生的子女们的模样将会是你的子女的模样!